新闻中心

“上岗抗疫”,智能机器人显神威!

发布于:2020-03-20   热度:1310
疫情让很多前线岗位变得危险重重,这个时候各种“黑科技”便开始崭露头角,疫情重灾区成了它们的练兵场。从“无人机”到“5G融合”再到“AI外呼机器人”,各种“硬核”产品展示出它们强大的功能。

“上天入地”无人机!

无人机技术飞速发展,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玩具,疫情发生之后,无人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抗疫中。

这些“身材娇小”的小小机器人处处可见,运送物资的队伍中有它们的身影,疫情宣传它们更是走在前线,甚至在偏远农村地区的上空,也可以听到无人机喊话,播放宣传内容。人工智能赋予无人机大脑,能够对所处环境进行快速判断,得出最佳解决方案。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也起到安全运输和传播信息的作用。

5G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护理

5G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医护人员完成部分危险的任务,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运输等工作,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减轻医护人员人力紧张的状况,并极大节约了十分紧缺的防护服、口罩等物资。同时,通过5G智能机器人能检测到医院环境的实时数据,监控和追踪相关数据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状况,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非接触体温监测

基于人工智能的非接触体温检测系统已经在地铁站、火车站以及高铁站入口处正式上岗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摄像系统,包括红外摄像机和人脸识别摄像机,可以抓取旅客信息;一是算法系统,就是现场大屏幕的电脑;一是显示系统,就是大屏幕。

该系统通过红外设备准确检测出体温,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准确对应到每个人身上,并且对于高铁站半开放环境气温低、出站人员戴口罩戴帽子人脸信息缺失等难题也可以完美应对。

在公共场所下采用非接触体温监测系统,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可实现对大于3米范围内行人的额头温度的非接触测量,人体测温精度可达到±0.3℃。通过此技术可快速检测出人群中体温超过37.3℃人员,并产生声光、弹窗提醒,工作人员可进一步使用医用体温计做二次测量后在智能管理系统中做复核确认。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它们在抗疫中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可以预测,疫情之后,有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或许会迎来新风向:国家将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将进入快车道。而这些都将助力机器人教育行业的发展,也会给从事机器人教育行业的投资者们带来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