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知道如何教孩子通情达理,就看看这10条重要规则
“如何好好说话”一直是社会教养的大难题,
但一个高情商的人一定明白
如何在适当的场合组织恰当的语言,
这里体现的也是一个人对于社会教养的认识,
以及如何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判断力。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很多时候并不希望自己“冲孩子发火”,但又不可否认,当被孩子缠磨得特别疲累时,每个人的情绪都会容易失控,那面对这样的情景,其实我们是可以给孩子们设置规定的,比如直接告诉孩子: “当妈妈说我很累,想安静休息的时候,你要给妈妈一点时间,一个人太累的时候可能就不容易控制情绪,就像你很困想睡觉又不能睡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给孩子制定一个相关的家规非常有必要,比如: 当家人说自己很累需要休息的时候,作为家人的我们要给予她|他休息时间20分钟。 类似这样的设定,让孩子不断去强化,同时我们也用以身作则来让它形成固定规则。
不要小瞧这个规则,它可是让我们变身温柔老母亲的重要法宝哦,也正是因为哥哥弟弟特别遵守这条家规,我很少有面对他们崩溃的时刻。
我们经常会觉得一家人之间不必讲究礼仪,用礼貌语言反而会显得生疏,只有对“外人”才需要客气,但其实啊,即使是家人,也同样需要“懂礼貌”,毕竟家人才是我们最在乎的人,经常性对家人表达感谢、用语礼貌,反而更能促进家人关系的融洽。
试想如果孩子习惯了张口对我们“下命令”,直接用“我要喝水”这样的话语,而不是 “亲爱的爸爸,我口渴了,请给我倒杯水好吗?” (大家可以感受一样孩子怎么说你会更开心
),久而久之也很容易让孩子不自觉地习惯使用傲慢的语言,忽略父母的付出。
所以增加一条家规: 对家人要多使用礼貌用语, 会让家庭氛围变得更融洽,这也是我和哥哥弟弟一直强调的一点。
在很多家庭中,母亲往往是照顾孩子花费精力最多的人,但这却 导致很多孩子更亲近爸爸,反而对妈妈产生厌烦和疏远的状态,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从小孩子就忽略了一个事实:经常照顾我的那个人是为我付出最多的人。
就如《这是规定》中,因为妈妈帮忙梳头发比较疼,但小女孩知道不能因此就更喜欢爸爸,因为爸爸从来不帮她梳理头发。
读到这页内容时,我家弟弟Eric谈起他自己,因为他也曾对我说“妈妈你管我太多,我不喜欢你”,但很意外的是,孩子认真补充到: 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说了,因为妈妈帮助我的时候,我讨厌妈妈是不对的。
所以我觉得平时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一个家庭中,照顾你的人理应受到你更多的爱戴,同时将它列为一条家规,相信孩子会更懂得感恩和体谅。
我想这段时间孩子待在家里,作息时间混乱、经常晚睡,是令很多朋友头疼的事情,导致每次哄睡都是一场世界大战,孩子各种“作”,老母亲各种崩溃,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与其逼迫不困的孩子去睡觉,是否还有另外一种规定?
比如我们可以允许孩子不睡觉,但让孩子明白 “尊重别人作息时间” 是一种义务。
这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家规的哦,尤其对于没有网课正处于“叛逆小高峰”的学龄前孩子。
最近很多朋友在家被迫当“煮夫|妇”,每次端上自己花费了巨多时间为家人做的食物,得到的只是“不好吃”的点评时感到很心塞,会觉得自己的付出被忽视了。
所以啊,有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对那个不太擅长做饭、但又愿意为你去烹饪的家人,给予一些积极的支持哦。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港湾,家人是我们每个人的后盾,为家人和孩子付出是我们非常乐意的事情,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 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体谅和感恩,同样也是教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呢。
在学校里,每个老师要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孩子,老师也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所以我觉得教会孩子“体谅”老师,也是一个高情商的体现呢。
比如当孩子看到老师特别忙碌,正在帮其他同学处理解决一些小麻烦时,孩子可以将自己的“小问题”放一放,等一等老师,让老师有缓口气的时间。
相信当老师忙完手头的事情,孩子的问题可以得到老师更耐心、更细致的解答,所以“学会等待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决定哦。
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经常会以“举手”的形式来开展,所以平时跟孩子们不停灌输“举手”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也特意跟我家哥哥弟弟对课堂上的“举手”行为进行过讨论,没想到孩子们特别体贴,他们说: 我们班的有好多个小朋友,如果不举手就乱吵吵,老师会听不见我们每个人要说什么,为了能更好地表达自己,都要先学会举手。
在学校,经常会有孩子因为害怕自己出错而拒绝参与课堂活动,我家弟弟有段时间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告诉我:如果回答错误了就会担心老师和同学笑自己。
其实 害怕被别人笑话,所以就干脆不参与、不表达自己, 这也是我们很多成人的内心想法,所以我觉得让孩子从小就克服这个问题蛮重要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回答错了,别人笑了你也可以跟着一起笑啊,因为可笑的是你的那个答案,并不是你这个人,我们一起笑那个答案,这同样很有趣。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经常会因为贪玩而导致作业做不完,或者最后要非常仓促地完成,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提前将自己的时间规划好。
我经常会提醒哥哥弟弟,玩耍时间是可以有的,你甚至可以自由安排自己写作业的时间,但这个时间不能打破原本的学习规划,比如把练钢琴的时间拿来玩游戏。
所以我觉得平时很有必要和孩子强调: 要学会预估完成作业的大致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告诉孩子,当你仔细认真地完成作业,不单纯是为了得到表扬,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所收获,同时也不会因为自己匆忙完成的作业有太多小错误,让老师不能准确了解到你的知识掌握程度,没办法最大程度地帮助你哦。
孩子们在学校里的生活,是一个真正的集体生活,这就意味着有许多小朋友,但每个小朋友可能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我家孩子读的是国际学校,有很多不同肤色的孩子,孩子们也会觉得很好奇。
经常会看到一些校园霸凌的新闻,起因很多都是“感觉TA和我们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让孩子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与众不同,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校规”。
看到《这是规定》里说:你的闺蜜在玩跳绳,你却想和男生一起踢足球?去吧! 接受自己与众不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你害羞,你比别人矮都没关系,你可以不一样。 我真的尤其赞同。
孩子们读到这里也会说:每个人都不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用非要和别人一样,我很喜欢我们班的***,因为他的头发是金黄色的,特别漂亮!我还喜欢***,他玩跳棋总是赢!
让孩子接受别人的不一样,同时敢于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是孩子迈入学校时一定要懂得的道理哦,它同时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同学们相处。
在家庭教育中,宽容和爱很重要,但规则和约束同样很重要,一味的纵容只会让孩子丧失边界感。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孩子只是一个孩子”,所知所解没那么全面,但到了三岁左右,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交礼貌,让孩子具备一定的教养,才能让孩子更从容地面对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也让家庭关系更融洽,让孩子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更顺利。